一、一个香港视频博主拍的“重庆贫民窟”,怎么就把老外看破防了?
今年8月4日,有一位网名@China Street的香港视频博主在YouTube上上传了一段号称是要向外国人“揭秘中国贫民窟”的短视频。这段短视频的时长在10分钟左右,就视频质量而言相当简陋,基本就是那个视频博主自己举着手机或之类的拍摄器材随街拍的一段Vlog,内容上也没什么有营养的东西。
如果不是因为那个视频博主给它起了个《中国重庆的贫民窟,底层人的生活环境》的猎奇标题,我实在很难相信,就这种粗制滥造的Vlog,居然能在油管上收获超过92万的播放量。
虽然它的视频标题很惊悚,但实际内容却远没有那个视频博主描述得那么夸张。纵观他Vlog中拍摄的景象,我觉得这就是一座中国城市里普普通通的“城中村”,虽然社区里的基础设施的确是老旧,但是还不至于说到了没法住人的地步。水、电、气、网一应俱全,社区配套的各种服务功能也是应有尽有,时不时还能看到在社区里巡逻维持治安的民警同志。
我不知道拍摄并上传了这段短视频的那个视频博主对于“贫民窟”这个词是不是有什么误解,如果他/她/它要是将重庆的这个“城中村”和巴西里约或印度孟买等城市的那种贫民窟划上了等号的话,那我只能说他/她/它的这个理解和现实的出入实在是有点大了。因为如果重庆的这个“城中村”也能算是“贫民窟”的话,那么除了中国以外,恐怕世界上也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再找到像它这样,“形贫而神不贫”的“贫民窟”了。
这个说法并不是我这个中国人自己脑补出来,事实上,在那段短视频的评论区里,超过1400条评论,留言的老外绝大多数都和我想的一样。
视频中的重庆“城中村”确实老破旧,但那和他们固有印象中的“贫民窟”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因为真正的“贫民窟”应该有的其他必要东西,比如毒品泛滥、犯罪肆虐、暴力横行、基建破败、政府不管……在重庆这座“城中村”里全然不见。甚至还有老外评论说:“相对于真正的贫民窟来说,重庆这座‘城中村’简直就是天堂。”
“和菲律宾的贫民窟相比,我觉得中国几乎不能算作是贫民窟。”
“我同意,这比印尼的贫民窟好太多了。”
“这叫什么贫民窟?这看起来和印度中产阶级住的那种中档小区也差不多了。你要是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贫民窟,我建议你要不去印度看看。”
“我觉得这个地方其实挺整洁、挺酷的,我以为自己会是唯一一个这么说的人,结果没想到评论区里和我意见一致的人还挺多。我很喜欢这种将新旧两种风格的建筑糅合在一起的感觉,甚至还有树木穿插其中,太酷了。”
“重庆真的不错,不像东赫尔辛基,从地铁站出来之后涂鸦墙能一直绵延好几公里,而且各个方向都有,看着都让人烦躁。”
“你们在视频里看到的墙壁上那些‘涂鸦’,实际上都是一些黑中介贴的牛皮癣小广告。我在中国的一些一、二线城市住过,像这种老旧小区在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里都能找到。这些单元楼是上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由政府出资建造的。你们可能觉得它像贫民窟,但我觉得在这些地方生活反倒要比美国的任何大城市都安全。”
“为什么中国的‘贫民窟’里没有嗑大了之后四处乱逛的‘僵尸人’?卧槽,这和美国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啊。”
“我也觉得这座‘中国贫民窟’比起费城或巴尔的摩等所谓的美国大城市,简直不知道漂亮到哪儿去了。”
“就全球的平均标准来说,我觉得不能管这座重庆‘城中村’叫贫民窟,因为和真正的贫民窟相比,它简直就是天堂。”
“虽然看起来是脏是破,但没有无法无天的帮派分子,没有毒品,没有暴力,没有吵闹的嘻哈乐,也没有听得人心惊胆战的警笛。”
“这要是贫民窟,那它肯定是我见过最富的贫民窟。”
“这根本就不是贫民窟,真正的贫民窟是长啥样的?来自真有贫民窟的国家的人一定清楚。我是洪都拉斯人,我很清楚真正的贫民窟是长啥样的。视频里头展示的那些只是太久没粉饰的普通老房子而已。中国不是一个贫穷的国家,这个视频是想通过暗示的方式,来忽悠我们这些油管受众,让我们觉得中国有贫民窟,但这是错误的信息。”
“我是菲律宾人,这个‘贫民窟’看起来比我们国家的要干净起码一倍。”
“我不觉得这座‘重庆贫民窟’看来很糟糕啊,我觉得它很有特色,而且比其他国家的那些真正的贫民窟安全多了,尤其是美国。”
“你难道不知道重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吗?它的人口足有 3200 万,在我们澳大利亚,全国人口也就2400 万。如果你在这样一个拥有 3200 万人口的城市里找到了一座‘城中村’,就能随便给它扣上‘贫民窟’的大帽子的话,那么我认为,重庆的治理其实相当不错。这座生活着 3190 万人的山城,不愧为世界上最具未来主义色彩的城市。您想知道真正的贫民窟是长什么样的吗?我觉得你应该去美国看看。比如费城肯辛顿街头的流浪汉,比如加州威尼斯海滩上的帐篷难民,比如肯塔基州的旅行车流民,比如迈阿密的汽车流民,比如纽约的下水道流民,还有那些拉斯维加斯的破落户。”
“街上没有垃圾,也没有无家可归者,也没有瘾君子!这难道就是你能展示给人们的中国城市最糟糕的一面吗?事实已经证明了,无论是重庆也好,其他所有的中国城市也罢,它们都比任何西方大城市安全、干净得多。”
“我是杭州的,我猜这里应该是一些不想拆迁的钉子户吧,可能因为不满意政府的拆迁补偿?或者有一些不愿意放弃祖宅的老年人。其实这些看起来破烂的地方并不是那么穷。”
“被骗了吧,这是2007年前的视频,在嘉陵公园附近,现在是融恒时广场和未来国际大厦,未来国际2007年就建成了。发这些视频的人自卑的很,不用辩驳,看着就好。”
根据最后这两位中文用户提供的线索,我到网上查了一下,结果发现,那个油管视频博主取材的地点,原来是重庆大名鼎鼎的观音桥野水沟社区。
说起野水沟社区,老重庆人应该都知道,这里原来是三钢厂的家属区。三钢厂是当年重庆著名的国营企业,在上世纪7、80年代最风光的时候,无论你是在三钢厂能谋到一份差事也好,抑或你是三钢厂职工的家属也罢,这在当时的重庆那都是倍儿有面子的事情。
因为当时厂子的效益好,所以三钢厂很早就为职工和家属建设了大片的青砖楼房。野水沟社区距离重庆的市中心很近,能在这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在过去简直不要太羡煞旁人。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重庆的发展,到了90末本世纪初,重庆人眼中曾经的香饽饽三钢厂终于也风光不再了,随着厂子效益的不断下滑,原本令无数人为之眼红的野水沟社区,也渐渐成了上一个时代的挽歌和注脚。时至今日,野水沟社区实际上已经成了重庆城市开发为数不多的“处女地”了。如果不是因为其所处的地段过于重要,拆迁成本过高,这个建成至今已有40多年的老小区,其实早就应该被拆除改造成现代化社区了。
二、忽悠老外野水沟是“贫民窟”,那个香港视频博主到底是什么来路?
虽然野水沟早已不复当年的盛景了,但这里并没有被废弃,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社媒平台和新生代探店网红的崛起,野水沟反倒是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
据说,在重庆,但凡有些名气的旅拍网红,大多来过野水沟,或是拍视频,或是写文章。因为他们的大力宣传,所以野水沟近年来名声大噪,成了不少年轻人来渝游玩必去的网红打卡点。
山城有很多面,除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有野水沟这样凝固了时光的时代剪影
时至今日,在商业化气息高度富集的观音桥片区,野水沟俨然已经成了难得还有烟火气的“清净地”。原来的三钢厂工人搬走了,但由于房租低廉,所以野水沟仍然是一些新重庆人来渝打拼的第一站。白天外出务工,夜晚手拿蒲扇,三五个一起坐在树荫下乘凉,还有一些有商业头脑,租一间房子,开门做起了野水沟住户的生意。正是因为新鲜血液的流动始终未曾停止,所以尽管野水沟从外表上看甚是老旧,但内在并不破败。
野水沟虽然老旧,却不破败,寻常巷陌里,烟火气和人情味随处可寻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野水沟的房子基本都是房龄快40年以上的老破小,但是这里的二手房卖得并不便宜。我在网上查了一下,9月的挂牌价大约是1.5万一平。这个房价甚至比很多房龄比它小得多、配套设施完善得多的现代化小区的二手房都高。野水沟的房子老则老矣,但在重庆那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说买就能买的。
野水沟的二手房价比重庆很多地方的都高
或许也正因此,有些老住户时至今日都不愿意搬出野水沟,哪怕他们其实完全有条件去基础设施更好的地方生活。拍视频的人在油管上忽悠老外,替野水沟的住户“悲天悯人”,这话要是传到野水沟社区的老人耳朵里,怕不是能把人家的大牙都给笑掉了。
按说你都吃街拍Vlog这碗饭了是吧?最起码野水沟的实际情况你应该提前做一下功课的。别的不说,你就算是去某红书上先查一查攻略,都不至于说把野水沟和“贫民窟”三个字挂钩。但是反过来说,如果要不是事先在社媒平台上查过攻略,一个外地人恐怕也没那么容易找到野水沟这么“偏僻”的地方吧?尤其考虑到这个视频博主还是一位自称“来自香港”的人士,那我就更好奇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成分了。
于是乎,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去看了一下他/她/它的油管主页,结果还真让我找到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信息:
他/她/它的油管头像是一个卡通风格的年轻男子,不知道是手绘的还是AI生成的。穿着黑上衣,戴着黑口罩,头像背景则是诡异的黄色。
他/她/它说他/她/它来自香港,是一个“用视频记录中国的生活和风景”的视频博主。
他/她/它油管账号是2022年3月28日创建的,到现在一共发了271个视频,一共收获了超过1937万播放,累积粉丝9.18万。
这年头,但凡是个搞自媒体的,无论中外,一般手里都有好几个社媒平台的账号,而且这些社媒平台之中一定会包括至少一到两个主流平台。在油管上,一般的自媒体在为自己编辑个人简介的时候,都是会顺便附上他/她在这些平台的个人账号链接的——为了引流涨粉嘛。但是这个香港博主和我在油管上关注的几乎其他所有视频博主都不同,他/她/它不这么做,他唯一附上的其他社媒平台的个人账号链接是电报(Telegram)的。
虽然这个香港博主给自己起了个叫@China Street(意即“中国街拍”)的油管昵称,但实际上他/她/它所谓的“街拍”和我们一般人理解的完全不同——他/她/它发到油管上的271个视频中的绝大多数,与其说是“街拍”,倒不如说是在拍“站街女”。
他/她/它发的最多、同时流量也最高的那些视频,无不是聚焦中国城市,比如重庆的阴暗角落的。而且这人有个特别恶臭下头的习惯:他/她/它会把拍到自己镜头里所有中国女性全都描绘成风尘女子和失足妇女。这个人非常鸡贼,他不在视频里直说他拍的那些中国女性是风尘女子,但是他会用自己的文字注释和镜头语言来暗示你、引导你去往这方面想。
这个下头东西说自己是街拍博主,实际上整的全是下三路的玩意
这个人拍摄的视频总给我一种感觉:他似乎很害怕警察。以前面提到的他去野水沟街拍的那条Vlog为例,他在野水沟里走街串巷的时候偶遇了一些出来巡逻执勤的当地派出所的民警同志,他/她/它就说:“你们能看到,这里白天的人很少,因为有警察在巡逻。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只有当警察离开之后,这里才能恢复生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条件反射,所以这只蟑螂很怕警察
来自香港、穿黑衣戴黑口罩、用黄黑色作为自己头像的基础色调、放着那么多主流社媒平台不运营偏偏要搞“电报”、自称是个“中国街拍”博主,实际上聚焦的全是自以为的中国阴暗面、对女性极不尊重,又下流又下头,典型的粤语地区“咸湿佬”,最关键的是还怕警察……
所有这些关键词全部联系起来,你们应该能猜到我要说什么了吧?真的,就这样的人物侧写,这个人让我不往“黄尸”“黑暴”“蟑螂”这些负面词汇上想都难啊。靠抹黑和中伤中国与中国人民来噶老外的流量韭菜,这种龌龊事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典型的乱港祸国的“蟑螂手足”会干的。
然而,我估计就连这只蟑螂自己都没有想到,套路还是那些套路,但它这回带的节奏却翻车了。对于它抹黑野水沟是“贫民窟”的说法,油管评论区里大多数外国网民并不买账。因为很多留言的外国人是见过真正的贫民窟是长啥样的,和他们固有印象中的贫民窟相比,重庆野水沟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人不能想象自己没有见识过的东西,如果那只蟑螂真觉得野水沟就是他心目中“贫民窟”,那这只能说明它并没有亲眼见识过国外真正的贫民窟是长啥样的。
蟑螂拍摄的野水沟一角,它拍的这个地方即便是在野水沟那也是最杂乱的
三、乱港蟑螂跑到重庆造谣,英国洋女婿为重庆辟谣
而且,说来奇妙的是,不光是油管,我后来还在国内的视频平台上刷到了一个短视频,也是拿着手机对野水沟的街拍,时长也是10分钟左右,而且前后途径的拍摄地点也和那只蟑螂走过的一致。唯三不同地方的是:1、在国内的视频平台上,拍摄并上传了相关视频的是一个英国人;2、那只蟑螂的视频是8月4日上传到油管的,而他的视频则是9月14日上传到国内视频平台的;3、他拍这段视频并不是要抹黑野水沟和重庆,恰恰相反,他是为了驳斥外网上那些有关野水沟和重庆的虚假信息,顺便为中国正名的。
这个英国人名叫詹姆斯,他自己已经在重庆住了20年了,娶了个川渝媳妇,是重庆当地的洋女婿。詹姆斯给自己注册了个名叫@重庆狐狸(CqFox)的账号,他非常热爱重庆,之所以注册社媒账号,就是为了把外国人眼中看到的所有有关中国的美妙事物,尤其是中国的现代发展,分享给全世界。
詹姆斯说,自己第一次来观音桥是在2003年,当时这片区域还在开发之中,天城北街是当时重庆最时尚的购物区之一,但观音桥也不都是繁华的购物中心,也有像野水沟这样老旧的城中村。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年很多老社区现在都被拆掉重建了,但是野水沟并没有。
詹姆斯虽然是个英国洋女婿,但实际上却比好些只是看起来像中国人的人对中国更有感情
詹姆斯认为,这是因为拆迁老城区是一件大事,必须经过大多数居民的同意,尤其是涉及拆迁补偿问题的时候。很多野水沟的住户都是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人,有些人甚至几代人都生活在这里,所以虽然野水沟是老了,但是大家对它依然有很强烈的感情寄托。这其实是有人情味的表现,这反而赋予了野水沟一种独特的人文气息,一种很多现代化的商品房小区都不具备的人文气息,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人情味”。
在詹姆斯的视频中,他有一段话,我觉得特别值得反复玩味:
“我看到了另一个在这里拍的短视频,评论说:野水沟这里没什么人,因为大家都被警察给吓跑了。我在这里的确看到了一个警务站,但事实上,我在重庆待了20年,我从来不觉得警察可怕。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警察只是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维持一下社区秩序,仅此而已。所以,我觉得那个视频的说法有失偏颇,我并不认为住在野水沟的居民会被警察吓到。这里之所以人少,是因为现在是夏天。重庆是中国著名的火炉城市,特别是今年,今年重庆的天一直很热。别看现在都已经到了9月中旬了,当地气温仍然接近40度。正因此,重庆的很多学校,比如我两个女儿就读的那两所,现在都已经把新学期给往后推迟了。”
正是因为詹姆斯的这段话,所以我有8成把握可以确定,虽然詹姆斯没有捅破窗户纸,但是他拍的这段去野水沟走街串巷的短视频,就是奔着对冲8月份那只蟑螂拍的那段造谣短视频去的。而现在这两人的短视频恰好又都被我找到了,本来一个是发在外网的,一个发在国内的,结果到我这里却完成了奇妙的同步对接。考虑到我出的节目还正好在国内国外上都能看到的,这就使得这期节目的风格变得更加奇妙了。
一只香港蟑螂大老远跑到重庆来,拍带节奏的短视频抹黑我们,顺便嘎一茬老外的流量韭菜。结果这个视频后来让一个在重庆住了20年的洋女婿看到了——而且这人好巧不巧还是个英国人,他看不下去了,于是又拍了一段为我们正名的短视频。最后这俩视频都让我看到了,然后我把它们全都写进了我的故事里。
说实话,我在一开始出这期节目的时候都没有想到,它的发展居然会这么一波三折。而比这更令我感慨的是,虽然那只蟑螂是名义上的“中国人”,但是和它相比,我其实反倒更愿意管詹姆斯这个英国洋女婿叫“同胞”。有些人只是碰巧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得像中国人而已,实则其阴暗的内心里无时无刻不渴望润去西方当个白人;而另一些人虽然并不是在中国出生的,而且也长着一副白人的面孔,但其实心里对中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比很多只有面相是中国人的人要强得多。
不开玩笑地说,我觉得这重庆的麻辣火锅,确实是要比英伦的仰望星空派养人啊。
你们问我把这两段视频都串到一期节目里能有什么用?别人我不敢说,但是碰到我这事还真算是撞对人了。因为无论是香港还是重庆,我刚好都认识一些熟人、朋友,他们或是搞自媒体的、或是宣传口的、或是从事和国家安全有关工作的……我平时出的内容他们都是会看的,甚至有时候他们还会从我的节目里获取灵感或信息,以便更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
我对重庆和重庆人民是很有感情的,对于任何抹黑这座城市的造谣言论,我都是不能忍受的。人家詹姆斯一个洋女婿都出来替山城正名了,我一个中国人难道还能对此视而不见吗?
不只是现实中的中国,舆论场上的中国同样需要我们的悉心爱护和坚决保护
当然不能,所以我得做点什么。做点什么呢?不然就做我最擅长的——给大家出视频吧。
我不用特意去举报,这期节目出来让我那帮朋友看到之后,估计他们就会主动去调查那个@China Street的身份背景了。你不是想红吗?你不是很享受那种成为舆论角度的感觉吗?没问题,我一定帮你一把。
很多人都知道,ICAC(香港廉政公署)的咖啡品质上乘,进去喝过的人没有一个敢说不好的。
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的是,其实中央驻港国安公署的茶叶质量也不错的,只可惜有幸能喝到的人还是太少,所以至今不是很出名。
我很期待@China Street的下一段Vlog可以到驻港国安公署里去拍,又或者是驻港国安公署的同志帮它拍,拍的时候最好把它喝茶的镜头也拍下来。
我建议@China Street最好是当着自己的镜头夸一下这茶好喝,没准因为这个好评,将来去赤柱大酒店办理入住的时候,还能多饶一个生命面包呢。